近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发布数据,5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8%,比上月升0.4个百分点,这是该指数连续第三个月攀升,也创下今年以来最高值。
专家指出,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制造业PMI连续回升并且升幅有所扩大,前期稳增长的政策措施效应正在显现,国内市场需求呈现回升迹象。PMI指数的持续走高,显示政府的多项稳增长政策取得了明显效果。
不过,从数据上看,除去中型企业略好之外,大型企业PMI仅比上月微升0.1个百分点,小企业PMI指数仍然未能达到荣枯线,而反映制造业外贸情况的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均位于临界点下方,显示出中国制造业外贸压力犹存。
稳增长政策激发信心
对于PMI连续回升的原因,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一方面,主要是政府前期一些稳增长的微调政策落实到位,产生了实际效果。另一方面,新一届政府推进了很多的改革措施,对市场经济主体内生动力有一定的激发。如通过减少行政干预和各个环节的审批,市场投资主体更主动更积极。”
据记者了解,为刺激经济增长,政府前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财政部要求地方政府加快资金支付以确保大型项目的竣工。4月份以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先后主持召开了7次国务院常务会议。而稳增长是会议强调的关键词之一。
在外贸方面,今年5月初,国务院发布了优化外贸结构、进一步改善外贸环境、强化政策保障、增强外贸企业竞争力等16条意见,提出加大出口退税补助措施,支持外贸业的稳定增长。
5月30日,国务院最新刺激政策出台,实施“定向降准”,让银行向中小企业和农业领域提供更多贷款,支持其发展。
“此外,还有一系列稳增长、惠民生的工程正逐步到位,如治理雾霾、改善环境、京津冀一体化、棚户区改造,定向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既稳定了经济,又惠及了民生,这是在政策层面产生了积极作用。”赵锡军介绍。
赵锡军认为,正是一系列稳增长的政策产生作用,激发了市场主体对未来预期的信心。“PMI数据更多的是体现企业对未来的判断”。
企业对未来经济看法积极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新订单指数的强劲上升和产成品库存指数的进一步下滑,表明未来工业活动势头有进一步改善的迹象。另外,工业价格很可能已开始企稳。
另外,此前出炉的汇丰数据显示,汇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5月初值为49.7,超出经济学家此前预期的48.3,创下五个月来新高。此数据同样为经济向好提供了依据。
赵锡军表示,5月PMI数据显示,我国经济回稳态势明显。“从PMI本身结构来看,有两类数据增长很快,升幅都超过1个百分点,一类是新订单指数为52.3,升至6个月以来的高点;另一类是生产指数为52.8%,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为4个月来高点。这说明企业对供给、生产都有充足的信心,体现企业对未来经济的积极看法”。
经济仍存下行压力
尽管PMI连续回升,但业内专家亦表示了担忧。
张立群认为,指数发出了经济走稳的积极信号,有利于实现稳中求进,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但是也要看到,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活动仍在继续,未来经济增长面临的不确定因素仍然不容忽视。
“我们仍然要关注到,5月PMI数据仍然只有50.8%,只比50%的临界点高出0.8个百分点,这仍然不够,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高枕无忧,需要持续关注。”赵锡军分析,“5月进出口指数虽有所回升,但仍继续位于荣枯线以下,显示制造业外贸依然存在下行压力。怎样发挥进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激发进出口的动力,都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还有分析指出,PMI回升主要还是受大中型企业因素拉动,与宏观政策效应相关,小微企业对于未来经济活动预期依然偏于谨慎,一些指数甚至还在回落。
数据显示,虽然大型企业PMI为50.9%、中型企业PMI为51.4%,均位于临界点以上,但小型企业PMI为48.8%,与上月持平,仍位于临界点以下。
“PMI是预测数据,50.8%的数据更多的是体现企业对未来经济发展的信心。通常情况下2个季度的实际数据更能体现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未来经济仍然面临不小压力。”赵锡军说。
6月5日,广东东莞海誉模具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小制造企业生存艰难、困难重重,主要是工人工资高,还招不到人,还有资金上也存在很大困难。“在外贸业务方面,之前我们还有很多业务,现在基本上已经停了,没有接到订单”。
相关数据统计,目前东莞每个镇都有近1万家小微加工企业,而每年倒闭的小微加工企业比比皆是。
“未来还需立足于改革,激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促进投资、消费、出口各方面的均衡发展。”赵锡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