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8日,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表示,受到电子行业的推动,2016年的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增长16%,预计2017年的增速还将进一步加快。IFR预计,2017年全球机器人装机量将保持至少18%的增长,2018年至2020年将保持年均15%以上的速度增长。
2016年,电子行业与汽车行业的机器人出货量几乎相同。事实上,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汽车行业便一直在推动机器人行业的发展。随着机器人体积缩小、价格降低、精度提高,电池、芯片和显示屏领域的机器人需求也开始增加。
2016年,应用于电气和电子行业的机器人的销量增长41%,达到9.13万台;应用于汽车行业的机器人则增加了6%,达到10.33万台,约占总销量的35%。
IFR表示,未来的需求动力是用虚拟现实连接现实工厂的工业互联网、能够与人类并肩工作的协作机器人,以及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
数据显示,中国工业机器人以30%的销量份额位居全球首位,出货量增长了27%。规模位居第二的韩国则增长了8%。数据显示,韩国每1万名制造业工人就有2145台机器人,该国机器人密度从2009年以来几乎翻了一番,位居全球首位。
近年来,中国工业机器人的销售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早在201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的总销售量开始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当时占比超过全球销量的20%。预计到2020年工业机器人销量将达到15万台,保有量达到80万台;到2025年工业机器人销量将达到26万台,保有量达到180万台。
与机器人相关的新兴产业包括无人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人工智能机器人等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发展空间较大。多个权威机构预测,到“十三五”末,我国机器人产业集群年产值预计将突破1000亿元。因此,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及新一代机器人将成为机器人领域的下一步发展重点。
其中,在工业机器人领域,要实现多关节工业机器人、并联机器人、移动机器人的本体开发及批量生产,使国产工业机器人在焊接、搬运、喷涂、加工、装配、检测和清洁生产等方面的实现规模化集成应用。
在服务机器人领域,要重点开发养老助残、家政服务、社会公共服务、教育娱乐等消费服务领域机器人;重点开发医疗康复机器人、空间机器人、救援机器人、能源安全机器人和无人机等特种机器人。
在新一代机器人领域,要积极研发能够满足智能制造需求,特别是与小批量定制、个性化制造、柔性制造相适应的,可以完成动态、复杂作业使命,可以与人类协同作业的新一代机器人。
在关键零部件上,要重点研发机器人专用摆线针轮减速器、谐波减速器、高速高性能机器人控制器、伺服驱动器、高精度机器人专用伺服电机、传感器等产品。在传感器上,要重点开发关节位置、力矩、视觉、触觉、光敏、高频测量和激光位移等传感器,满足国内机器人产业的应用需求。
在关键共性技术方面,一是攻克整机技术,以机器人的系列化设计和批量化制造,提高机器人产品的控制性能、人机交互性能和可靠性性能,提高机器人负载自重比、人机协作安全为目标,分阶段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二是部件技术,以突破机器人关键零部件、满足国内市场应用,满足与人协作型机器人的关键部件需求,满足新型机器人关键部件需求为目标,分阶段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