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在南京
今年6月首发的“复兴号”,安装了由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纯国产化高铁车门。作为我国唯一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轨道车辆门系统企业,康尼机电已占据国内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并率先开始在装备制造领域向智能化转型,去年成为工信部“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示范企业”。日前,记者走进企业进行探访。
总面积1万平方米的城轨门系统生产车间里,一台橘黄色机器人挥舞长臂,灵巧地围着一扇车门的四周“滚边”。工程师王顺告诉记者:“这是一台包边机器人,搭载了射频电子芯片,可以自动识别门板的产品型号并调用生产程序,实现快速生产。门板包边这一道环节,以前人工作业需要6个人,搞定一扇门至少需要10到12分钟,现在使用一台机器人,再配一名工人进行辅助,生产效率提升了18倍,一个工序节拍最快80秒就可以完成。”
从2014年开始,康尼机电根据轨道交通门系统产品的工艺特点与难点,开始在关键工序逐步引入工业机器人,现在这个车间里已经有20台套机器人了。除了包边机器人,还有钣金机器人、丝杆机器人、门板玻璃涂胶机器人等。原本在生产线上唱主角的工人师傅,现在只要给机器人“打打下手”就行了。
王顺告诉记者,目前该车间有20多项关键工序上用机器人取代了人工,最“强悍”的钣金机器人,一台能抵14个工人。年底前,这里还将有7台套机器人上线,届时整条生产线将实现全自动化装配,车间里的人员还将继续减少。他说:“除了效率的提升,智能化还有其他好处,比如,以前人工搬运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喷漆、涂胶等工序也有特殊的环保要求,从保护工人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角度考虑,让机器人上岗也非常必要。”
随着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出台,康尼机电也启动了自己的“康尼制造2025”规划,从智能产品和服务、智能设计、智能制造、智能供应链、智能管理、智能基础架构等方面打造智能工厂,仅2015年至2018年就要投入近1.5亿元。随着智能制造新模式的推广应用,康尼机电近两年产值和产能保持20%—30%增长,用工人数却逐年递减,生产效率保持着10%—20%的提升。
“目前,我们已初步完成工厂的数字化改造,”王顺说,根据规划,到2020年将完成互联化改造,到2025年建成智能化工厂,到那个时候,所有机器设备都清楚自己该做什么、产品和物料也都“自己知道”该去哪儿;届时,康尼也将成为国际领先的机电智能化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