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火热加剧了中国家长的焦虑。
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到要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课程,并为一些机器人竞赛加入了应试加分机制。
2018年11月,全国首套涵盖了从小学到高中的人工智能教材面世。其中涵盖了AI应用和研发以及编程课程等。
再加上科技名人的“示范效应”:埃隆·马斯克9岁就开始学习编程、马克·扎克伯格10岁开始学编程,乔布斯和比尔·盖茨十二三岁时也开始接触编程了……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教育思维促发了编程教育赛道的急剧膨胀,专注编程启蒙教育的编程机器人在这个时候杀了出来,只是在玩具和教具间模糊摇摆的编程机器人真是一个好故事吗?
多个风口交叉下的编程机器人赛道大神云集
几乎在一夜之间,编程培训突然就超越了马术剑道、钢琴芭蕾这类“高雅贵族活动”,站在了少儿课外培训鄙视链的顶端。
在家长们看来,学习音乐美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固然不错,然而编程的好处更多,两者间的区别就像“授人以鱼”和“授人以渔”。音乐美术传授的只是一项能够增强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技能,编程却是教会孩子具体使用一项工具,而这个工具能够从多个维度来扩展孩子的能力,机器人编程培养的不是我们想象中的码农,培养的是把科技和创意结合起来的新人类。
根据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18年中国教育培训市场专题研究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预计,2018年中国教育培训产业的市场规模将达2万亿,以此估计,少儿编程培训市场的规模在100亿元左右。与之对应的是少儿编程培训市场低的可怜的市场渗透率,仅有0.96%。行业预测,少儿编程培训渗透率每提高1%,整个市场规模就可扩大100亿。由于编程机器人同时站在儿童教育、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多个风口下,资本随风起舞,玩家扎堆也就不足为奇了。根据编程机器人玩家背景、优势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1、玩具商转型
代表品牌:乐高、葡萄科技
在玩具行业,乐高的名头很响,从1932年开始做积木玩具到现在已有87年的发展历史。1986年时,乐高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媒体实验室(Media Lab)进行了一项可编程式积木的合作,从此开启了乐高机器人的新品类。玩家不仅可以像玩传统乐高积木一样发挥想象搭建各种模型,而且还能通过编程控制,让模型真正动起来。
葡萄科技主打儿童科技玩具,编程机器人领域的热门IP“百变布鲁可”就是由葡萄科技打造的。虽然葡萄科技将自己定位为儿童玩具公司,但其在官网中也表示今后将发力教育市场,基于科技积木推出教育课程。
像乐高、葡萄科技这类玩家,首先在玩具行业积累了不错的口碑,甚至形成了自己的社群文化,加之其自身对儿童心理的把握十分精准,在产品设计上常常能做出行业爆款,在编程机器人介于玩具和教具之间的摇摆定位下,很容易在编程机器人的赛道中形成品牌优势。
2、异业转场
代表品牌:索尼KOOV、小米米兔
这类玩家的两个代表中,索尼的主业是电子行业,小米的主业是手机和互联网服务。索尼KOOV类似乐高,通过积木搭建和编程控制来实现模型的音乐演奏、运动避障等。小米米兔则主打机器人的拼装能力,并且贯彻了小米一贯的低价打法,对比同等配置乐高的定价,小米米兔的价格只要一半。
从其他行业转场过来的玩家优势非常明显,像索尼在电子控制方面的根基非常深厚,因而其产品KOOV的质感、操作性能都属上乘;小米入局编程机器人的更大志向在于它的物联网布局,希望借助编程机器人开辟出更大的物联网应用场景。这类玩家在编程机器人赛道中到底能跑多远,能跑多快,最终将取决于其集团主业的战略重心会如何变化,但总的来说,在这个赛道中仍是一类重量级的竞争者。
3、专业玩家
代表玩家:能力风暴、优必选
能力风暴和优必选是一开始就瞄准编程机器人赛道的专业玩家。能力风暴是未来伙伴机器人公司下设的独立子品牌,早在1996年就成立了,真正进入编程机器人赛道进行布局则是从2014年开始。目前,能力风暴发布了面向C端的四个系统产品:移动机器人奥科流思系统、积木机器人氪系统、类机器人珠穆朗玛系统和飞行机器人虹湾系统。2016年正式进军编程机器人赛道的优必选的“成名之战”是2018年春晚开场时的24只机器狗编队舞蹈,目前,优必选春晚定制产品Jimu机器人已有星际探险、探索者、发明家、丛林飞车以及迷你等几大系列。
与其他玩家相比较,专业玩家的产品线更加丰富,在营销方面B端与C端并重,此外专业玩家与教育机构、机器人比赛的联系也更为紧密。能力风暴是世界教育机器人大赛(WER)的合作伙伴;优必选围绕Jimu组织了一系列的青少年编程比赛。这类玩家的打法更有侵略性,都通过专业化和系统化的营销、教学方式来推动编程机器人培训的发展。
交织在营销与教育矛盾间的课程设计误区
几乎所有的少儿培训课程都提倡寓教于乐、快乐教学,特别是一些本质枯燥,内涵深奥的科目,培训机构在进行课程设置时都是由浅到深,用奖励诱导、游戏玩乐的方式来吸引孩子家长报名和续课,这一点在编程机器人培训中表现的尤为明显,并不是说这种教学方式不对,但在唯数据论思想的指导下,编程器机器人培训课程的设计还是存在以下三大误区。
误区一:我以为我学的是编程,谁知道我学的是搭积木
在报名机器人编程课程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学习的目的是学会组装、搭建和编写程序运行机器人,组装搭建机器人是服务于编程学习的,在整个流程中,机器人只是作为检验和实现程序功能的一个道具。
然而目前很多编程机器人课程的设计,硬件知识的比重会大大高于编程知识。最常见的场景是,辛辛苦苦花几个小时搭建机器人,最后的编程只需几分钟,很多家长在为孩子报名了课程之后才发现,编程机器人课程设置与初衷相差甚远。这一点在乐高这类玩具厂商转型过来的玩家身上表现的尤为突出,一些大型的乐高机器人拼装搭建少则以小时计数,多则以天计数。
不可否认,在搭建机器人的过程中,孩子可以从中学到不少机械原理、电子电路和电机等方面的知识,但整套课程硬件知识与编程知识比例搭配极不均衡,“编程”似乎只是为了蹭热点而存在。难怪有家长如是吐槽:我以为我学的是编程,谁知道最后才发现学的是搭积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