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及全力配合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原定于2020年2月26至28日在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A区举办的广州国际工业自动化技术及装备展览会(SIAF2020)将延期举行。新展期将另行通知,最新消息敬请关注公众号【SIAF_Guangzhou】或官网:https://spsg.gymf.com.cn邀您关注今日广州工业自动化展新资讯:
一个月来,广州——闻令而动,英勇奋战,“静默”之下动力澎湃,从容背后雷霆万钧,务实之外包容温暖……
一个月来,广州人——钟南山、雷春亮、“高速先锋”、基层民警、社区工作者、28个“护士妈妈”、普通党员……他们“逆行”、坚守、驰援,他们务实、创新、有情有义、敢言敢拼。
“决胜阻击战·广州战术”,
刻画“大考”之下广州人的身影、面孔,
记录“大战”之中这座城市的呼吸、律动。
一起走进我们的故事,
触摸我们的城市,
从中感受温暖,从中品读精神,从中见证力量。
战斗还在继续,工作正最吃劲,
加油广州!加油广州人!
2月1日,继广东医护人员驰援武汉,一队“广州智造”的医用机器人也争分夺秒地奔赴汉口医院、中南医院和雷神山医院。在这里,来自广州的“机甲战士”会师同样来自广州的病毒“侦察兵”——金域医学集团的实验室检测人员团队。而在他们身后,广州科研人员研发出15分钟确诊的试剂盒,为前方部队提供了硬核“武器”。
科技群英他乡相逢,
共同见证着广州科技逆行者的奋勇担当!
金域医学工作人员驰援武汉。
疫情防控战是科技与病毒的短兵相接。这不仅仅是生物医药技术的舞台,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力量也在大展拳脚。这场科技与病毒的较量,也检验着广州创新能力的成色。广州近年来重点培育的IAB、NEM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恰逢其时。
一大批源自广州的“黑科技”,
在“战疫”中披挂亮剑,
让人们前所未有地深切感受到了
广州科技厚积薄发的“硬核”实力。
不知疲倦的“铁甲勇士”
名称:小逸(编号B119129)
简介:对口支援武汉汉口医院的机器人,生于2019年末,先锋队种子选手,自信而阳光,擅于观察,工作高效。
小逸,来自广州,
是众多驰援武汉队伍当中的一员。
在众多科技逆行者当中,
小逸仍显得极其另类,
他的全名叫机器人小逸(编号B119129)。
机器人“小逸”上岗。
中山大学智能工程学院依托广东省智能交通系统重点实验室团队与广州赛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配送机器人系统进行医疗配送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产学研研究。正是有了像小逸这样记忆超强、不怕病毒、不知疲倦的好帮手,大大减轻了前线工作人员的负担。
2月1日,包括小逸在内的一支来自广州的医用机器人队伍开拨武汉。在经过12小时的长途跋涉,小逸走进武汉汉口医院。
“那是我到武汉这么多天第一次看到病人的微笑。”负责机器人的工程师王力说。在众多病人中,一位70多岁的老爷爷显得格外有兴趣,不停地感叹:“真是太好了,没想到科技发展得这么快。”而护士们也不停地讨论着 :“这些机器人能帮我们送饭吗?能帮我们送药吗?”
王力说,那一天,虽然机器人还没上岗,但已经给病区带来了不一样的新鲜感。为了让机器人能够尽快上线,他们加班加点对机器人进行调试。由于汉口医院的感染区通道狭窄,一开始还有不少患者家属,从技术上看对机器人的行走有一定挑战。
“马上修改程序!”王力说,这是一个不容有失的任务。穿了防护服,中途无法吃饭,他们加快马力修改程序。“我们将机器人的移动速度从每秒1米到1.2米降到每秒0.7、0.8米左右。响应范围也从3到6米缩小至1米左右,确保了机器人运转的准确无误。”他说,防护服密不透风,工程师们往往一次调试工作下来,内里的衣服就全都被汗水浸湿了。
在工程师争分夺秒的部署下,小逸也迅速投入了在汉口医院的工作。在这里,小逸的任务是在医院隔离病区的通道上为各个病房送去药物。比如从药房将药品送到护士站,只需将药品放入机器人的“肚子”,告诉小逸去哪里即可。在输送过程中,无需人员操作,极大地减少了医护人员进入隔离区的频次,起到较好的隔离保护作用。据实际运行效果测算,每台机器人可替代三名配送员的工作量。以往,医护人员给患者送药送饭需要来回走200米的距离,现在全由机器人代步,医护人员的双腿得到了“解放”,工作强度得以减轻,从而让医护人员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诊疗中,大家纷纷为“小逸”点赞。
“看不见”的作战部队
名称:金域医学战“疫”团队
简介:200多名PCR检验员,在全国17个省市区的实验室里,争分夺秒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前线,
有一群人他们离病毒最近,却是无名英雄。
他们不出入病房,
但防护装备勒在他们身上的印痕一样深。
他们战斗在实验室里,
争分夺秒,一日三班倒,
只为了能早一分钟为患者确诊提供治疗,
或者早一分钟
让人们解除疑似隔离、解开恐惧担忧。
他们是一群实验室的检测人员。
金域医学工作人员在实验室进行试验。
在武汉雷神山医院,当务之急就是为新冠肺炎患者进行核酸检测工作。这项重任,落在了国内第三方医学检验行业的“老大哥”、总部位于广州的金域医学集团身上。其旗下子公司武汉金域医学检验所负责雷神山医院核酸检测工作。通过优化检测流程和方法,该实验室单日核酸检测能力已超过2500例,可第一时间使雷神山每位患者都能得到及时、准确的核酸检测。
为了打好这场“战疫”,金域医学还派出了最精锐的战斗部队,从广州奔赴武汉,全面支持雷神山医院检验科室的工作。广州金域医学集团实验室技术总监张玲就是其中一人。
金域医学工作人员在实验室工作。
自2月12日抵达武汉后,她便与伙伴们开始了从早上8时工作到晚上11时的高强度工作。“实验室的搭建是一项紧迫且庞大的任务。检测人员的召集、检测操作的培训、仪器设备的安装及调试、试剂的采购、检验项目的设置、与样本配送人员的交接流程沟通、实验室系统与医院系统的对接等,牵涉的环节很多。”身兼多职的她“终极”任务始终是,监督保障实验室检验结果的精准、优化检测效率提升,为雷神山快速解决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效果监测所需的检测问题。“我是共产党员,在这种情况下共产党员就应该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冲在疫情的第一线。”张玲说。
金域医学感染性疾病学科负责人刘勇表示,公司集结强大的专家团队,带领实验室不断优化检测流程,目前已将检测效率提高了5倍。“我们实验室24小时不间断,基本实现‘朝取夕至’。”根据检测需要,全集团的日检测样本能力可达到7万人份。
穿睡衣的工程师
名称:南沙信息化防疫系统研发团队
简介:由广州中国科学院软件应用技术研究所团队及其孵化的中科智诚、中科易德团队组成,一个小时内集结20余人,加班加点,三天让南沙区信息化防疫系统火速上线,该系统成为指挥防疫工作的大脑。
战“疫”前线,
一群科技工作者马不停蹄;
而在防控后方,
一场防疫信息战也悄然打响。
有一群软件工程师也在和疫情赛跑。
南沙信息化防疫系统研发团队组长吴鸿。
1月29日上午,广州市报告了1月28日0时至24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增确诊病例,南沙区出现了首例病例。当天下午,位于南沙区的广州中科院软件所收到南沙区工信局的通知:“做好准备,投入到南沙区防疫信息工作来”。
广州中科院软件所常务副所长、中科智城董事长袁峰介绍,1月29日下午14时30分,所里组织了一场电话会议,第一批20多人的开发团队被组织起来,团队在当晚6时开始了开发工作。
“为了既不聚集又不影响系统研发运营,我们借助了各种工具软件,相当于‘云复工’的形式。”袁峰说道。
一个个熟悉的面孔出现远程办公软件的界面上,为了应对不分昼夜的开发工作,有的软件工程师穿上了睡衣,但是事实上,他们根本没有多少时间睡觉。袁峰说,在彻夜不停的工作中,曾经有同事突然失联,正当大家为其担心的时候,群里传出他的回复:“太累睡着了”。广州中科院软件所智能物联网实验室主任、中科智城公司研发部副总监吴鸿在此次开发任务中担任研发组长,在开发最紧张的时候,团队连续奋战40多个小时。
在高强度的工作下,南沙区疫情防控协同系统于2月2日正式上线运营。这套系统主要包括疫情防控指挥中心、疫情汇总管理、防疫物资管理、企业复工管理、疫情防护信息上报五大功能模块,五条产品线的开发是并驾齐驱的。防控疫情的指挥大脑就此出炉。袁峰告诉记者,这套南沙区疫情防控指挥中心系统将全区不同部门和疫情相关的数据实时汇聚在一起。既可以用信息化手段支持指挥部的集中指挥决策,同时又提供了手机端应用,方便疫情防控工作组可以随时随地得到与疫情相关的实时汇聚信息,目前该应用已经开放给全区政府机关和镇街所有工作人员。随着疫情的发展,抗击疫情的信息化系统还会面对更多的需求,目前这套系统也正在向全市推广。
防控疫情,不容有失。疫情是对中国科技支撑能力的一次大考,人们更加期待科技在关键时候起到解决问题的作用。广州聚集了全省80%的高校、97%的国家级重点学科、69%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但是广州不仅拥有强大的科研实力,更拥有强大的技术转化能力。广州市拥有全省数量最多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广州中科院软件所便是这类机构,他们能够充分链接科学研究与产品开发之间的沟壑。
“中小企业能办大事!” 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化为发展的动力,广州正涌现出越来越多低调而专精于细分领域的企业。他们体量不大却已是国际龙头,日益展现出“办大事”的能力。比如开创了国内第三方医学检验先河的广州金域医学检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连续16年领先行业,检验结果获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认可,这一次金域也站在了疫情防控的最前线。
经过这次疫情检验,
广州已经展现出科技资源优势,
背后便是创新资源与产业有效地结合。
广州科技战“疫”时间轴
1月20日
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公开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存在人传人现象。
1月20日
广州万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成功研发出新型冠状病毒呼吸道病原体多重核酸检测卡,是全国最早一批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研发单位之一。
1月24日
广州紫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探测体温红外热成像测温仪在广州南站等地开始安装。该设备支持多人同时移动测温,测量温差在±0.3℃之间,一旦体温超过37.2℃会自动报警提示风险。
1月27日
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召开新型冠状病毒紧急攻关项目研讨及部署会议,筛选了8个拟部署的紧急攻关项目,涉及快速检测、疫苗开发、药物研发、致病机理与优化方案、人工智能应用等领域。
1月29日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紧急发货24.8吨医疗防护服用透气膜专用料至武汉,投入防护服生产。4条生产线日产约100吨透气膜,每吨可生产1.3万件防护服。
1月29日
全国首台在隔离病房应用的配送机器人在广东省人民医院上岗。这对名叫“平平”和“安安”的双胞胎机器人可以自主识别读取地图、工作环境,自主规划路径,完成物资的点对点配送。
1月31日
广州在全国率先推出“穗康”小程序线上口罩预约购买系统,首日点击量超过1.7亿,上线15天累计访问量超6亿,面对高流量的负荷能力,背后的技术支持让系统始终运行如常。
2月1日
包括“小逸”在内的医院配送机器人出发驰援武汉。
2月2日
由广州中科院软件所、中科智诚、中科易德团队研发的广州市南沙区疫情防控协同系统正式上线运营,汇聚210项、27万余条防疫数据,防控情况一屏尽览。
2月4日
广州市就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科技项目管理有关事项印发通知,充分发挥科技赋能作用,简化程序,实行“不见面”服务。
2月5日
在钟南山院士指导下,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黄吉诚、赵金存教授团队联合广州海关成功分离第一株在广州本地被感染病例的新型冠状病毒毒株。
2月6日
广东翼景加入到广州市黄埔区云埔街疫情防控中,派出3台无人机设备对返程人员进行数据统计、高空喊话和红外测温。
2月6日
广州海力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基于自主研发的“微量精准核酸检测”专利技术,研发出新冠病毒精准检测试剂盒。该试剂盒比常规核酸检测灵敏度高5-100倍,有望解决或改善“假阴性”问题。
2月8日
省药监局正式同意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申报的透解祛瘟颗粒(曾用名“肺炎1号方”)用于全省30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救治医院临床使用。
2月10日
由广州普理司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全国首款利用AI人工智能进行鉴别和操控的视觉数字全自动口罩机,在广州高新区实现量产,单机产量可达每分钟120片,日产口罩超15万片。
2月10日
广州数娱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智能系统助力园区防疫,可把出入测温登记效率从原来最少180秒缩短为5秒,且全程无接触。
2月13日
钟南山院士团队成员、广州医科大学国家呼吸疾病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授赵金存介绍,实验室团队在患者粪便样本中分离出了活的冠状病毒。
2月14日
科技支撑继续升级,“暖企20条”正式出台,通过资金支持、金融引导、简化流程多措并举支持科技企业渡难关稳发展,加大科研攻关力度。
2月14日
由钟南山院士指导,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广东和信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广州恩宝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IgM抗体快速检测试剂盒对外发布,仅需采取一滴血就可在15分钟内肉眼观察获得检测结果。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
原定于2020年2月26至28日在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A区举办的广州国际工业自动化技术及装备展览会(SIAF2020)将延期举行。SIAF展会是专业的工业自动化技术展览会,它涵盖了一系列从零部件到整套设备和集成自动化解决方案。本届展会主题: 工业机器人及机器视觉、感应技术、工业测量及仪器仪表、连接技术、智能仓储、物流集成解决方案、电气系统、工业互联网;关于广州工业自动化展更多展会动态,请登陆官网 https://spsg.gymf.com.cn
凡本网注明“来源:广州光亚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广州光亚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对转载有任何异议,请联络本网站,联系方式:020-38217916;我们将及时予以更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