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国际工业自动化技术及装备展览会即将于2022年3月3-5日在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B区举行。邀您关注广州工业自动化展今日新资讯:
在机器视觉领域,基于事件的视觉传感器是可以替代传统基于帧的图像传感器技术的。而在成像领域,传统图像传感技术本身是没有问题的。机器视觉领域的变革,大概还会有一波全新的浪潮。
“车载摄像头”本身是指代并不算明确的词,因为如今的汽车搭载越来越多的摄像头,而不同作用的摄像头,其规格和标准又是不尽相同的。
车载摄像头大致分成了ADAS摄像头、视觉摄像头、车舱内摄像头、CMS、A V自动驾驶。
这个分类似乎是有些交叠的,但大方向上车内与车外的摄像头有差别,而让人看的摄像头与纯粹用于数据分析的摄像头又有差别。打个比方,手机摄像头拍的照片要求拍得好看,是要发朋友圈的;而车载摄像头要以“拍得到”为最高准则。
汽车上的摄像头按照是否给人看,也可以分成两大类。文首提到视觉摄像头即视觉应用是需要给人看的,像是电子后视镜、某些环视系统。还有一类是计算机视觉(机器视觉),应用于自动驾驶、自动泊车,这种摄像头所摄画面价值更不在于给人看,而是做数据分析。
自2012年机器学习成为新的热门,AI如今的发展变得如火如荼。机器学习是计算机视觉可应用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越来越多的神经网络把一些传统的计算机视觉方法按在地上摩擦。在计算机视觉领域,AI成为一个不得不谈的话题:计算机视觉因此能够实现更快速和准确的图像分类、目标检测、目标跟踪、语义分割等。
车规级图像质量规范
如今的车载图像传感器,到底有哪些技术要求。ISO16505针对的主要是人眼视觉相关系统质量的规范,比如说电子后视镜、环视系统等;不对人眼可见的机器视觉部分是非强制的。
IEEE P2020对于人眼视觉和机器视觉应用都有对应的规范,但这类规范推进的速度似乎还是比较缓慢。2018年9月发布的IEEE P2020 Automotive Imaging White Paper白皮书提到汽车摄像头图像质量尚未被完全定义好,诸多关键指标不明确。
与此同时,P2020明确包含7个工作组,还是多少能够看到未来的趋势。欧阳坚在此前的演讲中也提过,“交通领域会遇到LED灯,红绿灯时高频闪烁的LED灯,如果不对高频闪烁的频率做处理,抓拍的信息就是残缺不全的。”人眼对于频率高于90Hz的闪烁不会有所察觉,但对图像传感器而言,曝光时长与LED光源调制信号产生一些错位时,就产生了频闪信息捕捉不全的问题。
这一点实则也是思特威、OmniVision这类图像传感器厂商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虽然可能并非单纯面向车载领域。而P2020工作组1针对这种频闪,所做的工作包括阐明flicker产生的原因和细节;列举flicker出现的情况和潜在影响;定义flicker的测试方法和关键测试指标;定义flicker对人类视觉/机器视觉影响的客观测试指标。
其二,P2020明确的工作组3研究针对计算机视觉的图像质量(Image quality for computer vision)。其方向主要更偏系统级测试。相比EMVA1288这种更偏单个组件的测试,系统级测试对于实际应用是更有价值的。前面提到许多图像质量规范,比如其中的一些光学伪像、多摄像头系统就不只是摄像头乃至后端计算,其中一个组件的问题。
车载图像传感器有哪些技术需求?
要将所有标准规范中提及的测试项悉数列出还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根据图像传感器企业目前着力的宣传点、新标准中针对车载摄像头新出现的部分来尝试总结ADAS/A V机器视觉对于图像传感器而言,提出了哪些要求,又有哪些新的发展方向。这里只讨论图像质量,不探讨车规级本身对于电子元器件在温度、天气等方面的严苛要求。
除了未来全自动驾驶将变得更依托于机器视觉,面向人类视觉的图像增强要求越来越低之外,还提到了几个趋势:
(1)达到140dB的动态范围,800万像素单目分辨率、200万像素立体视觉相机,超过60fps的帧率,高灵敏度;
(2)在0.001lux照度下,曝光时间不大于1/30秒的情况下,信噪比大于1;
(3)HDR高动态范围的同时,要求运动伪像更少;
(4)LED flickering问题消除。
这几点实则都不出意外,也是当代图像传感器厂商普遍在努力的方向,包括图像传感器自身的高动态范围、更高的分辨率、帧率,以及低照度下的灵敏度和低噪声。虽然报告中列举的部分参数还有些超前,现在的图像传感器制造商在这些目标的实现上,却都有自己的特长。比如针对低光照环境,不少厂商在变革像素结构,同时开始采用双增益转换来兼顾白天和夜间场景。
这里比较值得一提的是趋势中提到的后两点。首先是HDR高动态范围,以及要求更低的运动伪像。其中HDR是车载摄像头所需实现的基本特性。毕竟当场景光比很大时,如果摄像头拍摄的画面有部分区域过曝或欠曝,计算机视觉分析工作A V就无法拿到对应的数据。从图像传感器的角度,实现HDR有多重曝光、双增益、大小像素分离,以及提高像素阱容等方法。
时域多重曝光的HDR方案在成像领域很常见,但在ADAS/方向上的适用度正逐步降低——因为车载摄像头要求画面不能有运动伪像,且必须抑制LED频闪。所以像思特威这样的厂商,开始倾向于采用单帧空间域多曝光的方案,典型的方法像是隔行多曝光:图像传感器上每两行为长曝光,两行为短曝光。ISSCC曾收录过思特威有关单帧HDR技术的论文。
另外抑制运动伪像一个重点就是全局曝光(或全局快门)。全局曝光也是现在几乎所有图像传感器制造商都在争夺的技术高地。传统卷帘快门(rolling shutter)因为采用逐行曝光的方式,拍摄高速运动物体时会有果冻效应(图1)。全局快门是让所有像素同时开始和结束曝光,也就规避了这种形式的影像失真。
索尼的Pregius全局快门传感器比较知名——ISSCC曾收录过索尼一篇每个像素都应用独立ADC的论文(像素级互联),这是快速读出实现全局快门的技术之一;OmniVision也有类似的技术介绍。索尼今年发布的第四代全局快门图像传感器终于也用上了BSI背照式技术,减小了像素尺寸。此前思特威在宣传中也提到,思特威是“全球为数不多率先将全局曝光和BSI技术融合的公司之一”。
至于前文就提到的LED频闪消除(图2),这两年思特威、OmniVision都在不遗余力地宣传自家的图像传感器LED闪烁抑制技术。毕竟在自动驾驶、智慧交通领域,LED频闪导致摄像头捕捉到的交通标志、红绿灯读秒信息不全,会导致后端AI系统的误判。
一般来说,LED频闪抑制可以通过保持LED频闪与图像传感器快门同步的方式,问题是不同LED规格不一致,所以这种理论上的方案是不可行的。另外也可以通过HDR,在捕捉LED灯的画面时,确保能够用更长的曝光时间来捕捉更全面的信息。图像传感器厂商应用的都是这个大思路,虽然在具体实施上存在差别,例如OmniVision应用的是大小分离像素。
机器视觉感知的未来
从更偏系统的角度来看,大概还有一些技术趋势是值得一谈的。比如在传感器角度,车载领域各种传感器的融合会是个趋势,不仅是多摄系统,还可能是不同类别视觉传感器的融合,比如LiDAR与摄像头融合的传感器;还有RGB-IR传感器,为图像传感器融入红外感知能力(如果把传感器探讨范围扩展到IR传感器,可能还涉及到近红外响应增强等技术趋势,SWIR红外摄像头等)。
从整个成像/视觉系统的角度看,图像传感器将融合部分边缘算力,可能也会成为一个趋势。比如索尼就将AI边缘计算与图像传感器做了结合(IMX500);SK hynix去年也在新闻稿中提到,基于先进半导体制造工艺,堆栈式传感器中,将一个简单的AI硬件引擎加入到传感器下层的ISP中,已经是可行的了……虽然这些暂时还不是面向汽车市场的。
思特威前两年推出AISENS传感器芯片平台,就是“感知与计算一体的通用AI传感器芯片平台”,此前思特威也提及以3D堆叠的方式将数据处理die与传感器die封装到一起。这个平台如今似乎正趋于进一步的商用化。
在机器视觉领域,基于事件的视觉传感器是可以替代传统基于帧的图像传感器技术的。而在成像领域,传统图像传感技术本身是没有问题的。机器视觉领域的变革,大概还会有一波全新的浪潮。
文章来源:电子工程专辑
2022广州国际工业自动化技术及装备展览会即将于2022年3月3-5日在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B区举行。SIAF展会是专业的工业自动化技术展览会,它涵盖了一系列从零部件到整套设备和集成自动化解决方案。本届展会主题: 工业机器人及机器视觉、感应技术、工业测量及仪器仪表、连接技术、智能仓储、物流集成解决方案、电气系统、工业互联网;广州工业自动化展会更多资讯,详情请登陆官网 https://spsg.gymf.com.cn
凡本网注明“来源:广州光亚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广州光亚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对转载有任何异议,请联络本网站,联系方式:020-89816057;我们将及时予以更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