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2014/09/29

807

中国机器人行业的中长期成长前景被看好

  我国工业机器人虽然经过“七五”攻关计划、“九五”攻关计划和863计划的支持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在某些关键技术上,还缺乏整体核心技术的突破,具有中国知识产权的工业机器人则很少。目前与国外企业相比,我国机器人制造公司在技术上的软肋主要表现在电机技术、加工工艺两方面。

  那么我们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又要如何改变现状?

  1、基础零部件制造能力差。

  尽管我国在工业机器人的相关基础零部件方面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但是无论从质量、产品系列方面,还是批量化供给方面都与国外的产品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在高性能交流伺服电机和高精密减速器方面的差距尤为明显。

  2、中国的工业机器人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

  目前,尽管已经有一批企业在从事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开发,但是都没有形成较大的规模,缺乏市场品牌的认知度,在机器人的市场方面一直面临国外品牌的竞争压力。

  3、国家在鼓励工业机器人产品研发方面的政策很少。

  日本政府为了鼓励企业生产和使用机器人制定了相关的扶植和激励政策,极大地促进了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和工业机器人推广应用。

  4、需要开展关键技术研究。

  工业机器人技术尽管发展得相对成熟,但是工业机器人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需满足不同产品需求的新的机器人构型,如具有力觉、机器视觉及多种传感器的机器人运动控制技术等。

  世界先进机器人运营商拓野机器人董事长凌琳表示,当前工业机器人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国制造业面临着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分工的巨大挑战,需加快工业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开发与生产,利用机器人技术提升我国工业发展水平、从制造业大国变成制造业强国,从而成为全球第一工业机器人大国。

  当前是全球更广阔“机器人革命”的开端,伴随经济性、技术水平等方面的进步,过去10年全球机器人产业出现突飞猛进的发展,行业指数(ROBO-STOX)涨幅超过800%。机器人产业研究专家罗百辉认为,现在或许是更广阔“机器人革命”的开端,因为一方面未来亚马逊、富士康等实体企业的大规模应用,会将机器人真正带入“人力替代”阶段,大幅拓展应用范围;另一方面,Google等互联网巨头快速布局,挖掘其在虚拟世界的潜力。

  全球视野回顾七国发展历史,蕴含六大产业驱动因素机器人行业的发展会与社会、经济情况相协调,各国产业历史中蕴含着行业深层次的成长逻辑。

  回顾历史发现,机器人产业有六大驱动因素:1)政策;2)人口结构;3)宏观经济;4)技术;5)人才;6)价格,其中产业政策是先导,价格(即经济性)是需求产生的最重要因素。

  工业机器人:行业格局变化利于本土企业崛起,部件国产化进步明显国内工业机器人行业结构将由“T”型逐步转变为“O”型,形成一个规模巨大的中端市场,拥有技术、资本优势的本土企业将成为这块市场的主角。此外,核心零部件的不断突破,有望进一步提升其竞争力。但不容忽视的是,目前国内大量工业机器人企业主要从事集成业务,盈利模式亟待优化。

  服务机器人:市场初启,具备成为下一个互联网终端的潜力服务机器人应用于非制造业领域,目前物流、家庭服务、医疗、军事机器人已初步实现产业化,但产业整体尚处导入期。决定需求的两大关键因素是:1)人工智能:需要的是一台“颠覆人类生活方式的机器”而非一台“聪明的机器”;2)高性价比。罗百辉认为,随着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传感器等科技的不断创新和融合,个人机器人(PR)或复制个人电脑(PC)走入家庭的发展道路,成为下一个连接人类与互联网的终端。

  看好中国机器人行业的中长期成长前景,重点推荐以产业链上下游的中长期受益者的公司:

  1)拥有技术、销售渠道和资本优势的服务机器人企业:巨星科技、拓野机器人;2)下游延展和研发能力强的工业机器人“本体+集成”企业:机器人、博实股份;3)有望在核心零部件领域取得突破的企业:上海机电、华中数控。 

 

深耕自动化,成就多元产业应用

欢迎莅临广州国际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展览会!

联系我们

商务电话:

86 20 38251558

公司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林和西路9号耀中广场B2616室

主办单位官方微信

主办单位官方微信